央广网温宿4月17日消息(记者姜茸 通讯员赵新昌)人勤春来早,科技正当时。在新疆温宿大地上,智能
央广网温宿4月17日消息(记者姜茸 通讯员赵新昌)人勤春来早,科技正当时。在新疆温宿大地上,智能农机穿梭沃野、无人机精准植保、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,“科技”不仅让春耕效率翻倍,也让田野上的春天更值得期待。
在温宿县,活跃着一群特殊的“土壤营养师”。他们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,为农田精准“把脉开方”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的丰收密码。据了解,新疆零玖一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农业科学技术团队,通过测土配方、藻类应用等创新技术,让传统农业焕发绿色生机,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。
4月15日,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的农田里一片生机盎然,麦苗青青,果木萌发。技术人员穿梭其中,正忙着为农田提取土壤样本,并指导农民施肥技术。拜什买热克村村民图尔贡·图尼亚孜家有两亩核桃地,去年 3 月,公司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地里,对土壤和核桃树进行仔细的检测分析,量身定做了一套土壤改良和果树管理方案,效果十分明显。
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拜什买热克村村民图尔贡·图尼亚孜说:“去年技术人员给我的核桃园开出的‘营养处方’线元,今年又提前预约了土壤检测服务。”
技术人员通过网格化采样、实验室分析,为每块土地定制专属施肥方案。新疆零玖一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官阿不都沙拉木·说:“今年,我们在温宿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五团乡镇建立120个监测点,为农户提供土壤改良、水肥管理等10项技术服务,帮助每亩地节省本金200元。”
该公司总经理亚力坤·牙生说:“当前农户在果园管理与农业种植技术中,存在较为突出的盲目施肥问题。部分农户习惯跟风效仿邻居的用肥选择,或依赖传统经验盲目施肥,对土壤实际营养状况缺乏科学认知。这种不精准的施肥方式,不仅导致土壤污染和盐渍化加剧,还使得果园病虫害发生率显著上升。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专业的土壤成分分析,为农户量身定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,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施肥模式的弊端。”
测土配方技术不仅在种植中发挥作用,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效果同样明显。2024年5月底,温宿县古勒阿瓦提遭遇一场冰雹,部分棉田受损严重。公司技术人员迅速行动,通过检验测试土壤营养成分含量,制定了针对性的施肥方案和田间管理方案。经过一个月的努力,棉花苗恢复了正常生长,产量达到每亩310公斤,比对照组多了将近一倍。“我们创建了‘灾害应急-土壤修复-生态重建’三级响应机制,形成完整的复壮作业规程,帮助农户挽回经济损失。”总经理亚力坤·牙生说。
在公司实验中心,技术人员正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样本中分离培养特殊藻类。总经理亚力坤·牙生介绍,沙漠藻类细胞是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区的藻类生物,这些耐受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在农业种植、土壤保湿以及改良、盐碱地改良、保健食品、护肤类等方面的新的原材料以及绿色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价值。
“公司计划召集更多的农业人才,在各乡镇建立庄稼医院,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。”新疆零玖壹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亚力坤·牙生说:“我们将持续深耕现代农业领域,以阿克苏为核心基地,辐射整个南疆地区,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、高水平的研发技术与服务团队,聚焦沙漠藻培育、本土配方研发、土壤改良等关键技术,持续深化科研攻关,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规模化应用,以科学技术创新赋能农业绿色发展,为南疆地区生态农业建设与乡村振兴贡献企业力量。”
温宿县“土壤营养师”为农田精准“把脉开方”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的丰收密码。